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1. 首页
  2. 通知公告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第二届教师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

  • 来源:
  • 发布者:
  • 浏览量:

各相关单位:

为了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搭建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促进我校育人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举办陕西省第二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陕教师办【201622号)要求,学校决定举办第二届教师微课教学比赛。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参赛对象

我校所有在职教师均可报名参加,各单位推荐3-5件参赛作品。

二、         微课比赛内容及要求

参赛教师可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选取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

参赛教师自选一门课程,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在5-15分钟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

三、         微课比赛程序及时间

(一)初赛阶段(201661020161130)

各单位应充分做好宣传动员、组织本单位教师的参赛报名工作,将参赛教师名单汇总后于2016930之前报送教师发展中心。需要录制教学视频的老师,由各单位与教务处联系,组织参赛老师具体安排录制。1030之前必须完成教学视频的录制及上传工作。评委专家组由教务处、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共同确定。初赛作品的评选工作于1130之前完成。经我校评委专家组评选后,推荐8个作品参加复赛。

(二)复赛阶段(2017112017331

在教育厅指导下,由协办单位组织专家对进入复赛的参赛作品进行评选,按照60﹪比例淘汰,择优推荐进入省级决赛作品。

(三)决赛阶段(2017412017430

在教育厅领导下,由承办单位组织专家对进入省级决赛的作品进行评选,最终确定我省第二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获奖名单。

四、         奖项设置

(一)初赛阶段:学校设立个人奖项: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由我校评委专家组评选。

(二)决赛阶段:个人奖项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选。

五、         相关要求

(一)各学院及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宣传,充分调动教师参加微课比赛的积极主动性。将组织本次微课比赛作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每位参赛教师只能提交一件参赛作品。作品必须为本人原创,不得有不良信息内容,否则取消参赛资格。参赛者享有其作品的著作权,须同意授权赛事主办方及其依托单位享有网络传播权,所有作品将向社会免费开放。主办方可授权有关单位出版作品,原创作者有署名权及获得报酬的权利。

(三)各学院及单位应确定本次微课教学比赛的具体负责人及联系人,并将负责人及联系人回执于630日前报送教师发展中心,并将回执电子版发送至467066006@qq.com

六、         赛事组织机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本次比赛由教师发展中心牵头,与人事处、教务处共同举办。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席凌云  行政楼A6-23    电话:88182563

         许晓冰  行政楼A6-19    电话:88182509

邮箱:467066006@qq.com

附件:1.第二届教师微课作品要求https://teacher.nwupl.edu.cn/wcm.files/upload/CMSjsfzzx/2016/6/201606271058131190.doc

      2.第二届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https://teacher.nwupl.edu.cn/wcm.files/upload/CMSjsfzzx/2016/6/201606271058594691.doc

      3.第二届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作品上传方式说明https://teacher.nwupl.edu.cn/wcm.files/upload/CMSjsfzzx/2016/6/201606271100185643.doc

      4.第二届教师微课教学比赛报名汇总表https://teacher.nwupl.edu.cn/wcm.files/upload/CMSjsfzzx/2016/6/201606271100384864.doc

      5.第二届教师微课教学比赛初赛赛事联系人回执https://teacher.nwupl.edu.cn/wcm.files/upload/CMSjsfzzx/2016/6/201606271100568695.doc

                                                                西北政法大学

        2016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