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1. 首页
  2. 教师发展
  3. 教发活动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教发活动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作坊第九期--青年教师的灵魂发问: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踟蹰前行

  •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 发布者:教师发展中心01
  • 浏览量:

   11月10日下午,第九期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作坊在长安校区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教室举行,本期工作坊邀请到了西北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王莹莹教授作题为“青年教师的灵魂发问: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踟蹰前行”的主题讲座。人事处处长助理井凯笛主持了本次活动。


王莹莹教授结合自己工作经历,围绕青年教师关注的九个问题展开讲述。

问题一:科研和教学是否应该统一?

王莹莹教授认为,在理想的状态下科研和教学当然是统一的,教学可以启发科研,科研又反哺于教学。教学中发现问题开启科研,科研成果又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然而实践当中,青年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与熟悉的科研领域并不完全统一,在这种情况下,相较于自我纠结,不如在学科交叉的领域,从新的视角寻求突破。学科不是作学术研究的壁垒,突破壁垒,涉足新的领域就有新的视域。

问题二:一天有没有48小时?

时间对不同的人是相对不同的。王莹莹教授讲到,青年教师要突破自己“一个时间段只能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要培养能够同时处理多件事务的能力,做到在不同事务间快速切换,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可以实现一天48小时。

问题三:教师是讲课还是传道、授业、解惑?

王莹莹教授指出,讲好课是作为老师的根本,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一位老师的职业责任。法科学生是未来一线法律从业人员,是真正践行国家法治建设,肩负法律责任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在讲课中传授正确的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与责任,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实践。

问题四:教学到底该使几成力?

王莹莹教授讲到,青年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参加各种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在未来的教师评价体系中会占有更大的比重。新入职教师容易畏惧教学,但一定要战胜畏难情绪,在教学中得到的有效反馈可以为科研带来新的启发,带着问题研究课题,通过课题做出成果,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这才是教师的良性成长。


问题五:能不能十年磨一剑?

王莹莹教授说,青年教师容易有一种理想状态,想安静闭关做科研,用几年时间拿出一部优秀成果的想法是比较难实现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写小文章,在一个领域上不断地研究发文,强化科研能力,巩固学术地位,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

问题六:理论能不能联系实际?

王莹莹教授认为,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理论研究都迫切地需要联系实际。她结合自己在法院挂职的经历,提醒年轻学者们,闭门造车提出的问题,很可能是并没有实际价值的“假问题”,真正值得研究的往往是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真问题”。实务实践能够帮助大家找到真正需要去研究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做学术研究更容易做出成果。理论与实务一定是相互碰撞并相互促进的。

问题七:何时开始申报课题?

王莹莹教授强调,青年教师当下就应该开始申报课题,不要把课题当作额外的工作。课题应当结合自己正在做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平时做足积累,常态化地保有一个以上正在研究的问题。申报课题的过程应当多向前辈学者请教,交流沟通,汲取经验,在不断地申报过程中打磨、调整研究方向。课题结合科研是青年教师最有效的提升方式。

问题八:要不要承担学院公共事务?

王莹莹教授讲到,参与学校和学院公共事务能够快速提升个人处事能力,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进入学校、当上老师并不是个人成长的终点,而是青年教师自我提升的起点,各种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都是个人的成长与进步。青年教师应当对学校给予的各种机会,保持积极心态,认真面对,随时接受机遇的挑战。

问题九:要不要一口气评上教授?

王莹莹教授希望青年教师能够一鼓作气,顶住压力,挤出时间,坚持写作和思考,并且应当及早思考自己的人生与职业规划,制定计划,尽可能不间断地保持良好的科研状态,一口气评上教授是相对更好的选择。

最后,王莹莹教授强调,学校向来重视培养青年人才,积极为教师们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培养对学校有情怀、有归属感、有使命感的青年教师。同时,她也号召青年教师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平衡,为西法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